上海新闻

口味淡了运动多了身体棒了 上海启动“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293


  中国营养学会颁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建议:我国人均每天摄油量不宜超过25毫升,每天摄盐量不宜超过6克。最近的全国城市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显示,我国人均每天摄油44毫升,超标76%;人均每天摄盐12克,超标100%。油、盐摄入过多,是导致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等慢性疾病的重要因素。
  
  今年初,上海市启动“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陆续在全市范围免费发放简易工具,倡导市民控盐、控油,增加体育锻炼,逐渐改变高盐、高油脂的饮食习惯。
  
  最近,各区县都有一些市民率先领到了控油壶和控盐勺,67岁的普陀区居民应美云是其中之一。
  
  控油壶,貌不出众却很实用
  
  “你那件宝贝在哪里买的?”这个问题,应美云在一天内听到的最高纪录是6次。女儿、儿媳妇,一起买菜、早锻炼的老姐妹,都对这件“宝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什么东西有这么大的吸引力?它只不过是个塑料油壶,能装500毫升食用油。
  
  块头不大,外貌也不怎么出众,但它的两个优点令普通油壶望尘莫及――
  
  一是壶嘴。打开壶盖,露出细长的小嘴,使用时,任凭怎么用力,流出的油总是细细缓缓的;
  
  二是刻度。壶上有10个纵向的容量刻度,每个刻度为50毫升。
  
  根据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每人每天的标准食油量应该是25毫升。“油壶最顶端的刻度是500毫升,正好相当于阿拉一家门从礼拜一到礼拜五的用油量。”应美云和老伴朱甫元,加上搭伙的儿子媳妇,一家四口5天的用油“警戒线”,就是控油壶的500毫升刻度线。
  
  通常情况下,油壶不会在5天内变成“空腹”,因为大部分家庭不可能一日三餐都在家做饭。“但这些刻度线提醒我,一定要控制每顿饭、每个菜的用油量。”细壶嘴也是为了同一个目的:控油。所以,这个壶又称控油壶。
  
  “油多不坏菜,但会坏身体”
  
  6个提问者都有些失望,因为他们没有得到满意的答案。应美云的控油壶,不是买的,在上海也买不到。这件“宝贝”,只送不卖。
  
  4月初,普陀区免费发放500只控油壶。应美云是长寿路街道长三居委会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的志愿者,成了第一批试用者。上海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负责人介绍,今年下半年,全市600万户家庭将陆续收到免费的控油壶。“数量较大,正在赶制过程中。”
  
  “我以前就想买,跑了很多店都买不到。”应美云多年患有高血压,约2年前,她参加居委会定期举办的健康讲座后,突然开窍:“我以前烧菜口味偏重,除了遗传因素,重油、重盐也是导致高血压的两大因素。”
  
  她特地买了一把容量为3克的小勺,控制盐的分量,但一直找不到合适的油壶。不久前领到免费控油壶,她乐坏了。油煎小黄鱼、油煎带鱼从此退出餐桌,“清蒸”“水煮”唱起了主角。
  
  “老早我相信‘油多不坏菜’,炒一个素菜,至少也要用50毫升油;现在这点油能烧2荤1素,因为我晓得,油多虽然不坏菜,但是会坏身体。”应美云说,“老早一个月至少用一桶菜油,5升;现在半个月才用一壶,0.5升。”
  
  少盐多走,摆脱“一日三药”
  
  不但油钱省了,药钱也省了。几年前,应美云依赖于一日三药,比一日三餐还准时。“3种降压药,每天吃一粒。少吃一顿,血压就往上蹿。”近来,她几乎没碰过那些药。她还记得以前的血压最高值:收缩压240毫米汞柱,舒张压120毫米汞柱。“现在基本稳定在140和90以内。”
  
  这些功劳不能全算在控油壶身上,控盐勺和“万步走”同样功不可没。
  
  本月初,和控油壶一起免费进入应美云家厨房的,还有一把小勺,容量为2克。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成年人每天摄入盐量不应超过6克,其中包括酱油、咸菜、味精等含盐食品。6克盐,相当于平平的3勺,稍微堆得高一些,就超标了。有研究表明,每人每天摄入食盐增加2克,收缩压和舒张压会分别增高2毫米汞柱和1.2毫米汞柱。
  
  采访间隙,应美云端出一碗刚出锅的油焖冬笋。“油、盐少一点,味道照样灵光。”她特别强调说,“这个菜,我一粒盐也没放,只倒了点酱油。阿拉宁波人,口味偏咸,但为了健康,必须控制。”
  
  每天吃完晚饭,应美云习惯到小区散步。大多数人散步,随意走走,她却有很多讲究:“每天围着小区中心花园散步,走6-8圈,平均一圈花5分钟,走660步,保持中速,走到微微出汗为止。”再加上每天一个多小时的早锻炼,她很自信地说:“每天1万步,绰绰有余。”
  
  “我觉得控油壶和控盐勺是政府送给阿拉最好的礼物,就算要自己出钞票买,也愿意,因为健康比什么都重要。期望更多市民能和我一样,早点拿到这份礼物。”应美云说。评论08042810301
  
  【焦点关注】工地食堂大多用猪油烧菜
  
  日前,普陀区卫生局、爱卫办等部门集中检查了桃浦、新曹杨工业园区等地食堂,发现用猪油烹调的菜占七成。
  
  “农民工都喜欢吃油水足的菜。”掌勺的安徽师傅说:“口味重、油放得多,是我们食堂的特点。”在一个有80多人就餐的工地食堂,一桶青菜蛋花汤里的食盐,超过每人每天6克标准的3倍。“我们经常流汗,需要补充盐分,喝咸一点的汤,有助于恢复体力。”一名正在就餐的农民工说。
  
  普陀区最近为564名外来务工者测量血压,平均年龄27岁,血压异常者40多人。“20-30岁的外来务工者正成为血压异常的高危人群。”普陀区爱卫会工作人员朱萍分析,“高油高盐是年轻农民工得高血压的主要原因。”
  
  为降低成本,一些食堂采购原料时偷工减料。食用油全部零拷,食用盐从小店进货,质量难以保证。不少农民工认为,自己干体力活,应该多补充一些油水,但他们不知道,这些油水可能来自猪下水。
  
  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工商部门的执法人员曾联手,跟踪调查猪肉批发市场的猪下脚料去向。发现许多猪淋巴、槽头肉流进了建筑工地食堂,用于做肉圆、肉包。普陀区有关执法部门曾多次突击检查梅岭路上的曹安市场,取缔多个非法交易的猪下水流动摊贩。
  
  【焦点知识】熨烫衣服15分钟等于走路1000步
  
  卫生部疾控局制定的个人身体活动指导方案建议,步行可分4阶段目标,分别是每天走1000步、4000步、7000步、1万步。如果每天坚持走1万步,发生心血管病、糖尿病和肿瘤的机会将减少20%~30%。
  
  专家还说,做饭、洗衣、扫地等家务劳动能折算成“千步运动量”,在家扫扫地也是做运动。熨烫衣服15分钟、照看孩子13分钟、拖地吸尘8分钟、中速骑自行车7分钟、健身操6分钟、负重慢走5分钟、慢跑3分钟,都相当于走1000步。
  
  【焦点背景】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
  
  去年,上海市被列为首批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全国示范城市。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由卫生部、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合发起,以“和谐我生活,健康中国人”为主题,旨在提高全民健康意识和健康生活方式行为能力,控制主要慢性疾病的危险因素。
  
  现阶段的行动口号为“健康一二一”,即“日行一万步,吃动两平衡,健康一辈子”,充分强调合理膳食和适量运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