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计划”促中介服务业 2007年将有50万人从事中介服务
“到2007年,本市中介服务业将涉及50余个自然行业,吸纳50万从业人员。”这是本市确定的《中介服务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发展纲要提出的目标,按照《三年行动计划》的要求,本市将通过培育一批规模大、质量高、信誉优的中介机构,不断提升品牌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不断把市场中介机构做大做强。
中介行业日益“吃香”
作为本市现代服务业发展过程中的新兴产业,中介服务业涵盖了鉴证、评估、经纪、代理、咨询等行业。这支生力军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方面已显现出日趋重要的作用。在“三年行动计划”的蓝图上,清楚地标划着未来本市中介服务业的拓展目标:拥有一批在国内知名的中介企业(集团),在中心城区出现数个中介服务聚集区。
中介服务业在本市崛起、兴盛,可说是“势在必行”。随着政府职能转移,市场分工不断细化,市场对中介服务需求日益增长,而在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产业日趋融合加强的过程中,中介服务业发展的能级也迅速提升。另外,2010年举行的世博会,更是给了上海发展中介服务业一次重要的契机,独到的区位优势和人才资源都为本市发展这一产业奠定了基础。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本市已有1.5万家机构从事各类中介服务,约40万从业人员。中介服务业的营业收入也异常可观,以律师、注册会计师行业为例,最近几年的营业收入年均增长率已达到30%。
推进行业诚信体系建设
作为贯彻《上海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实施纲要》的现实举措,本市在行业内建立诚信信息库,如实记录本行业中介机构及从业人员守信和失信的资料,不断健全对中介服务行业的协调管理体制和社会化监督评估体制,有效制约中介机构的违法违规行为,促进行业健康发展。据悉,其中的鉴证类中介和保险中介将率先建立中介服务行业诚信档案信息库,本市中介服务机构和执业人员的诚信记录将被纳入全市联合征信系统。此外,对于问题突出、社会投诉集中的中介行业,各行业主管部门将联合有关方面进行专项整治,及时查处违法、违规的中介机构及从业人员,对严重违规者可注销其执业资格。
重点“中介”重点规划
“三年行动计划”结合城市功能定位和现实发展需求,对部分重点中介机构作出了重点规划,以发挥其引领作用。未来几年,本市将大力拓展律师执业领域,逐步提高律师的公信力和律师执业道德水平;会计师事务所也将拓展中高端会计服务业务,争取培育出数个在国内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公信力的会计师事务所品牌;产权经纪机构将发挥在企业改革中的重要作用,为企业改革及国资保值增值保驾护航;而外贸代理、报关代理、货运代理等贸易代理类中介机构,将为上海构建贸易中心和航运中心提供有力支撑;创意、设计、市场调查等咨询机构将成为吸纳人才的高地,为提高决策水平和提升产业能级服务。
着手市场中介形象建设,将对做大做强中介服务机构起到推动作用。从今年起,本市将组织进行“上海市优秀中介组织”和“上海市中介行业优秀从业人员”评选表彰活动。除了在体制上、政策上加大扶持力度,本市还将采取各项措施,积极鼓励具有专业知识的优秀人才进入中介服务领域,同时吸纳一批在发达国家和地区拥有中介服务行业经验的人员加入,吸引中介机构集聚中心城区,发挥集聚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