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连日来,申城医务人员、患者和普通市民,踊跃参与由市科教党委、市卫生局与解放日报联合举办的“百姓眼中的好医生”讨论。大家围绕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这一主题,从医德、医技和价值观等方面,深入阐述了陈海新精神的内涵,提出了自己心目中好医生的具体标准,给出了践行好医生标准的具体事例和养成途径。
4月4日,“百姓眼中的好医生”讨论暂告一段落,但解放日报将继续关注这一话题,追踪医疗行业及其他领域中涌现出的“海新”式人物,继续弘扬对群众“用心、真心、细心”的海新精神,一起用实际行动续写“用心服务、创造感动”新篇章。
“像陈海新这样的好医生,人民永远不会忘记她。在我们心中您是最美的!”这是解放日报“解放网”上月23日开通“百姓眼中的好医生”调查以来,众多热心读者、网友留言中的一条。同时,网友们真挚地对心目中的好医生标准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这份调查问卷的第一道多选题是:“您觉得心目中的好医生应该是什么形象”。市民的选择主要偏重于两点:“态度和蔼可亲”与“诊断治疗水平好”,得票率分别高达80.49%和78.05%,表明市民对好医生的首要印象是有好态度,并有高水平。其他市民所认为的好医生要素依次是:“规范开药,能为病人着想”(56.1%)、“认真负责,勤于钻研业务”(46.3%)、“任劳任怨,忠于职守”(22.0%)。
同样,在“您觉得陈海新最打动您的是什么精神”问题中,最受认同的是“心系病人,关爱生命的服务精神”,比例高达92.68%。其次为“身残志坚,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兢兢业业,忠于职守的敬业精神”、“扎根社区,献身医学的奉献精神”以及“勤奋好学,精益求精的钻研精神”等。
更多的市民通过寄语表示向海新学习。“陈海新就是永远活在人们心中的最最美丽的天使。走好,海新,我们上海人民的好女儿。”“我们每个人都有义务把家园建设得更加美好,一如‘海的女儿’陈海新那样,对待世界善良、真诚。”
在赞颂和学习海新精神的同时,市民们也对与陈海新相去甚远的部分医务人员提出了批评和建议。各有超过7成的被调查者认为,目前医务人员形象不佳的主要原因为“利益驱动趋向明显,常常多开药、开高价药,过度检查”,以及“缺乏职业道德,懒散敷衍”。其它不良表现还包括“态度粗暴冷漠”、“看病水平一般”、“病人太多,忙不过来”、“有职业优越感,感觉太好”。
对于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建设和谐医患关系,网友们纷纷建言献策。70.73%的人表示了同样看法,呼吁“采取切实措施,切断医院谋利的关系链”。另外两项市民意见也超过了半数,分别是“加大医生职业素养教育”(63.41%)和“严格奖惩制度,实行优胜劣汰”(51.22%)。还有市民提议“政府应加大对医疗设施的投入力度”、“提高医务工作者收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