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个税申报“大限”前申报人数进入高峰期
个税申报“大限”逼近,近几天,年所得12万元以上个税申报人数在长三角呈“赶末班车”态势。据央视3月29日《经济信息联播》报道,截至3月26号,全国纳税申报人数超过10万的省市有5个,其中长三角的江苏、上海、浙江名列其中。
3月31日是原定的申报截止日期,由于当天和次日均为法定休假日,申报期限顺延至4月2日。记者上周五在南京市地税局鼓楼分局服务大厅看到,前来申报者络绎不绝。
“大限”前“井喷”
南京市地税局一位处室干部介绍说,截至3月29日,南京已有39247人自行申报,4月2日还会出现一个高潮。南京一家主流媒体推算,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公布的数据,截至3月26日,全国各级地税机关受理的申报人数达118万人,以此推算,南京的申报人数约占全国的3%。这家媒体称,南京在推进个税申报工作中走在了全国前列。
在长三角经济发展排名稳中有进的常州市,个税申报也在挺进,上周进入高峰期。记者从常州市地税局了解到,仅3月29日、30日两天,当地申报人数就超过1600人。其中有一位纳税人近期正在北京出差,他上周特地从北京寄来相关资料进行个税申报。目前常州市已有9650人自行申报,登记2006年个人所得共计5.4亿元。
“这些纳税人主要集中在外资企业中任职的人员、外籍个人、私营企业主等,公务员以及民营企业家也有不少办理了申报手续。”
负责这项工作的一名工作人员说,“在已受理的申报信息中,‘工资薪金所得’和‘利息股息红利所得’项目所占比重最大。前项申报为3.14亿元,后项申报为2.27亿元。”
“保密名单”扩容
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各地税务部门对重点监控的对象都有一本“花名册”。
有些人认为,自己的收入状况税务部门根本不可能完全掌握,抱着侥幸心理不去申报。对此,南京市地税局一位官员透露,其实税务部门可以通过其他途径查找到年所得12万元以上的个人信息。例如,南京的税务部门可以利用已经掌握的4.1万名高收入者的申报信息,筛选出同行业或者同一企业、同等条件的人员,与社会公共部门提供的信息进行比对;或者对高收入行业、高收入人群进行专项检查;利用已掌握的行业收入等信息进行纳税评估;通过检举人提供的线索进行分析;利用国际税收情报交换掌握纳税人在境外的收入……
“目前,南京市现有130多万个人所得税纳税人,其中有信息可查的月收入在1万元以上的,去年年底达到1.46万人,近期这个数字已经上升到4.1万人。”这位官员说,一直以来,对高收入人群个税缴纳情况进行监控是南京市地税局的工作重点,为此,该局除了加强高收入者的登记“备案造册”之外,还对在两处以上取得收入的纳税人加强管理。
近几年,长三角各地税务部门积极探索对高收入人群的规范化、科学化、人性化监控,取得了一些经验。记者了解到,浙江省地方税务局各下属分局都有一本“保密名单”,这本“保密名单”与南京的“备案造册”可谓异曲同工。
浙江省开展的全员申报试点工作已经好几年,对纳税人情况积累了一定的资料。据杭州市地税局一位处室干部介绍,到目前为止,杭州已有7000多家企业、60多万人纳入了全员申报系统中,这些人的收入、兼职等情况已经在税务系统的掌握之中。浙江省地税系统实施的“保密名单”工程已经坚持了多年,高收入人群档案在不断扩容。
还有多少人没申报?
“我已经申报过了,但炒股收入没填。”张先生是一家中介公司的老板,算算年薪已经超过12万元,张先生让会计代为申报的时候,却隐瞒了自己的炒股收入。“去年行情不错,赚了,但具体赚了多少,我自己也弄不清。再说,我前几年都亏的,这亏的部分怎么算?”
显然,在我国目前各项税收监管制度还存在空白点的情况下,“张先生们”成了“隐形人”或部分“隐形人”,地税部门是无力将他们纳入“保密名单”的,自然也无从实施重点监控。
据了解,“年所得12万元以上”是指一个纳税年度内以下11项所得合计数达到或超过12万元:“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以及“其他所得”。在这11个列项中,只有第一项“工资、薪金”可实际追踪,其余后10项有可能被纳税意识淡薄者演化为“灰色收入”。
苏州市地税局张志忠处长告诉记者,截至3月26日,苏州各市、区(工业园区除外)共有31804人进行了个税申报,4月2日估计还会有不少人前来扎堆申报。张处长说,申报人数与目前他们所能监控到的数据落差不算太大。
然而,苏州大学一位社会学教授有不同的计算。他分析道:自由职业者,电信、电力、烟草、金融、保险、水气供应行业、房地产、律师事务所、IT业、演艺界、文化收藏等行业都存在部分高收入人群。私营企业主、企业投资者也是主要人群。此外,还不能忘了具有中层以上职位的公务员。
在这位教授看来,以上职业人群形成了一支庞大队伍,基于此,苏州年收入超过12万元的人数应该不下10万。
苏州税务部门表示,他们虽然已掌握了部分高收入人群的信息,但全市实际究竟有多少人年收入超过了12万元,他们还不好下定论,外界人士的分析也只能是猜测而已。
个人所得税俗称天下第一难税种。中央财大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税收专家刘桓向记者表示,配套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已成当务之急。他建议:加快建设纳税人编码制度,将税务编码卡与居民身份证捆绑,居民身份证同时就是一个人的税务编码卡。
“每个纳税人只有一个唯一的编码,他从事各种活动的收入都必须填写该代码。这些信息最终将从各部门(福利部门、银行、海关、公司、企业雇主等处)汇集到税务部门。税务机关则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集中处理,方便准确地掌握纳税人的各项收入情况,从而有效地控制和审核个人的纳税申报。”刘桓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