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教育感恩思源,这一课永无止 境 上海百万青少年感受民族精神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255

  一堂原本40分钟的语文课,在烈士陵园上了整整两个小时,这得益于传统民族精神教育找到了有效的载体,从而得到学生的认同。清明节期间,本市百万中学生通过“感恩思源、面向未来”主题教育活动,以“行、习、赏、唱、礼”等形式,加强民族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的普及和对民族文化优秀传统的理解认同。
  清明节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各中小学从实际出发动足了脑筋,创造出符合孩子身心特点的灵活形式,让节庆教育取得实效。
  彭浦三中围绕"感恩纪念",让学生体验清明祭奠文化,感悟中华民族的"孝道",并将这种美德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关心健在的老人。学生们自发到敬老院开展敬老活动,做一件令家中老人高兴的事。市二中学、枫泾中学、金山实验小学等带领学生到龙华烈士陵园,现场讲解历史、语文相关课程内容,写生烈士雕像、合唱革命歌曲等,让学生感受清明文化。通过寻访历史遗址、参观名人故居、编制清明知识宣传单页等形式的系列活动,使学生们体验了清明节文化精髓,弘扬了民族传统文化。
  不少学校还探索将传统节日纪念活动列入校本课程,实现清明文化的长效教育。敬业中学、南码头小学、市西小学等不少学校,都开设出清明文化的选修课,语文、思想品德、美术等多门课教师,从不同角度解读清明文化。这类课程都有固定的课时和内容、教材等,查清明起源、写踏青游记、诵清明诗文等,让学生很受益。部分学校还开出专题清明课程,闸北师生共同编制的32开宣传单页清明知识日前问世,清明前夕同学们在铁路上海站广场上向路人发放。
  清明教育的成功开展,为其他传统节日的教育提供了参照,许多学校将结合学生特点,充分发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