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十五”期间上海市水产养殖重点项目建设成效显著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260

  "十五"期间,本市水产养殖业重点项目建设,坚持以科技兴渔为抓手,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水产业综合竞争力为中心,发挥了水产业在本市农业结构调整、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中的积极作用,为社会提供了丰富、优质、安全的水产品。5年里,共实施水产重点项目93项,建设项目总投资达2.75亿元,其中市级财政投入1.04亿元,占建设项目总投资37.82%。  
  "十五"期间,本市水产重点项目建设有五大类: 
  一是水产良种体系建设。建成市级水产良种场5家(其中松江水产良种场为国家级水产良种场),建成了中华绒螯蟹、团头鲂"浦江一号"、异育银鲫、罗氏沼虾、优质罗非鱼等养殖品种的保种基地。  
  二是示范区基地建设。建成了区域优势和示范功能都十分明显的现代渔业示范区4个,这些示范区已成为"引进新品种、展示新技术、创立新机制、引导结构调整、致富渔(农)民"的基地。  
  三是水产产业化和水产品加工项目。此类项目提高了渔(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培育出了新型的水产品市场主体,推进了水产品加工业的发展。  
  四是水产新品种引进和实用新技术开发。在不破坏农田基本结构和粮食生产能力的前提下,大力研究和推广低成本、高产出、高质量的水产健康养殖技术。通过引进、繁殖、育种和开发一条龙新机制,新品种的引进和本地优质天然品种开发速度明显加快,达到生产性规模养殖的品种已达30多个,促进了水产业结构调整。最成功的是开发了节水、节能、节地、环保型、小系统大组合的陆基水产养殖技术体系,为实用设施渔业技术的进一步拓展延伸打下了理论和实践的基础。  
  五是水产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渔业种质资源、渔业生态环境的保护。标志性的项目有档案渔业的建设、自然水域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水产病害远程诊断治疗系统的建设、水产重大疫病害预警预报系统的建设。这些项目对修复自然水域生态环境、提高水产品质量的安全水平、防止水产重大疫病害的暴发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