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121座普通公园全部免费向公众开放
闸北公园的志愿者护绿队正在执勤
免费露天电影前晚在广场公园放映
109年前,1896年的8月11日,在上海一座私家园林“徐园”,公开放映了几集从法国带来的“西洋影戏”。
2005年8月12日,也就是8月12日晚上,根据上海市《公园绿地周末免费露天电影巡演安排表》,在广场公园西侧绿地中向社会大众公映抗战电影《浴血太行》。
相隔百年的前后两场电影,都在市民中引起了轰动。前者,是向中国人揭开了问世才一年的电影那神奇的面纱;而后者,则象征着上海公园朝着真正成为“大众乐园”的目标,又迈出了新的重要一步。
文明和谐之风吹拂公园
日前,市绿化管理局(林业局)局长冯经明向记者介绍上海公园变“乐园”的做法时,将之归纳为“一放四化”:全面推进公园免费开放;全面导入文化、艺术化、多样化、生态化。
以今年上半年中山、长风、鲁迅等23座综合性公园免费开放为标志,上海市的所有公园,除古典园、专类园、企业性公园外,共计12
1座普通公园已实现全部免费开放的目标。从而在组织架构、管理体制等方面,全面贯彻了公园姓“公”的指导思想。
但是,免费开放后的公园仍然未必真姓“公”。不少公园过去基础设施较差,除了林木草地外,少有能真正愉悦公众的免费项目。“大园不收费、小园猛收费”的现象相当普遍,还有一些地方成了聚众赌博甚至吸毒犯罪的“阴暗角落”。针对这种现象,市区绿化部门一方面加紧改造公园的基础设施,增添各种美观自然的彩叶树草和花艺花境,增设适合老年人、少年儿童等专门人群的日常文化娱乐项目;一方面与各公园所在地区、周边单位密切配合,大力引进各类文明健康的艺术活动内容。
“电影进公园”就是其中一项最新文化项目。而茶艺进公园、戏曲进公园、报刊进公园、书画进公园、图书进公园、球艺进公园、服饰进公园等,早已在许多公园普遍实行。这些活动,通常是邀请各界专业人士,到公园内作表演、展出,或者当场指导游客进行艺术实践,为游客讲解时事,这些活动有利于提高大众艺术情趣和文化修养,受到众多游客特别是高龄市民游客的广泛欢迎。
在极力丰富公园文化艺术氛围的同时,全市公园绿地普遍开展了“文明游园,做可爱的上海人”主题实践活动。一些公园内一度垃圾遍地、乱折树花的现象,以及聚赌等非法现象,得到了彻底改变。
万余志愿者活跃在公园
项道银是一位90高龄的老人。自1969年患胃癌动手术以后,他就成了公园的常客。但从2001年开始,他拥有了一个新的身份:闸北公园护绿志愿者。老人每天清晨6时就来到公园志愿者办公室所在地春晖堂,戴上袖标,开始“执勤”――为来公园晨练暂憩的游客烧茶、整理座椅。
记者日前乘大早到公园里拜访他,询问他偌大年纪为何也要当志愿者?项老说,“我们公园一天要进来1万多游客,单靠绿化部门哪里照顾得过来。所以我们大家就自愿来帮忙……”
目前,上海121座公园平均每天接待市民和外来游客超过100万人。而为了帮助绿化部门接待好百万游客,像项老这样的热心志愿者,也已有上万人之多。他们自发组成了一支支队伍,充当文明游园的示范员、精神文明的宣传员、公园服务的监督员、普通游客的服务员。
不久前,市绿化局在长风公园举行了“上海市公园志愿者十个特色工作室结对签约暨命名授牌仪式”。这十个志愿者工作室中,既有法律咨询、时事讲读、助残帮困、健康咨询、心理咨询,又有声乐器乐、曲艺评书、绿化养护、科普宣传,有些是长年在园内活动,义务向游客示范讲解,有些则是利用双休日来园服务,为游客添乐解愁。
闸北公园志愿者队伍是上海众多公园志愿者队伍中最活跃、成效也最显著的一个典型。该园从2001年4月开始,由因病提前退休的老教师孟福申发起,组织了一支300人的志愿者工作队。在公园管理处和共和新路街道的支持下,工作队对公园里28支近4000人的长年体锻、交艺、娱乐类游客一一进行登记造册,然后划辟专门锻炼、活动场地,并且联络专业人员前来指导。与此同时,志愿者常年帮助公园管理处值勤,养护绿地、捡拾垃圾、劝阻损绿和从事迷信活动者,使这座一度人员拥挤、环境杂乱的公园,长年树木繁荣、整洁清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