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十几天高温,本市各级医院门急诊量大幅增加。市卫生局对102所医院的统计显示,7月份工作日的门急诊量同比上升了两成余。天热,服务更要跟上。各级医院纷纷推出举措,确保满足病家需要。
门诊大厅开设简易门诊、增加流动预检车、计算机升级换代……为减少病人等候时间,各级医院绞尽脑汁“竭尽所能”。肿瘤医院、市九医院、浦东公利医院等多家医院均调整工作时段,提前开诊时间,避开高温“毒日”;华山医院、眼耳鼻喉科医院等则实行挂号、门诊转换服务,两类窗口相互转换,短时间内即可分流大部分患者;浦东公利医院将门诊办公“前移”,大厅内直接为病人服务,并及时协调各种意外。
门急诊一线工作量加大,维持正常就医秩序尤为迫切。多家医院医务人员加班加点,还“动用”行政人员充实一线。中山医院、第七人民医院等将行政总值班工作关口前移,所有行政人员亲临一线维持秩序、及时协调解决问题,保证“绿色急救通道”畅通无阻。市七医院护理部将儿科输液室工作时间延长至凌晨1时,门诊输液时间从20时延长至22时,每晚均派遣一名护士长到门急诊、病区巡视;浦东公利医院加大“外援”力度,广泛向社会招募义工,目前已有注册义工400余名,每天均有30至40名义工免费为病人提供服务。
方便家庭病人,各区县卫生局还要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积极开展送医送药上门服务。普陀区每位家床医生联系分管四五十名病人,高温季节每天上门诊治10名患者。闸北区卫生局7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纷纷组织医务人员深入居民小区,为老年病人送医送药,进行心电图检查、输液等服务。近一周来,区内出动医务人员355人次,上门为病人送医送药4517人次,其中在家中输液高达1246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