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长三角城市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4%
一季度,长三角16个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在上年较高的基础上继续保持低幅温和上涨态势,但价格涨幅有所回落,结构性波动特征明显。与上年同期比,长三角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平均为101.4%,价格总水平比上年同期上涨了1.4个百分点。涨幅比去年同期低1.4个百分点。食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成为推动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的主要动力。
一季度长三角居民消费价格水平运行呈以下特点。
一、江浙沪三省市中,江苏涨幅略高于浙江、上海
一季度,长三角16个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平均为101.4%。江苏8市价格总水平平均为101.5%,浙江7市价格总水平平均为101.3%,上海价格总水平平均为101.2%。江苏8市价格总水平比浙江7市的价格总水平高0.2个百分点,比上海高0.1个百分点。
与去年一季度相比,长三角16个城市中,湖州、苏州、嘉兴、绍兴、镇江、无锡、常州、扬州八市价格指数涨幅较大,涨幅在1.5%以上,价格指数分别为102.2%、101.9%、101.8%、101.8%、101.7%
101.7%、101.6%和101.5%;台州市价格指数为负增长,价格指数为99.6%。其余各市涨幅均在0.5%-1.5%之间。价格指数分别为:泰州(101.4%)、舟山(101.4%)、南通(101.3%)、上海(101.2%)、宁波(101.2%)、杭州(101.0%)、南京(100.9%)。扬州市场物价在长三角16个城市中位居第8位,处于中游水平。
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八大类分类看,一季度,长三角16个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八大类商品价格呈现“四升三降一平”的格局,特别是居住类价格呈全面上涨态势,涨幅居八大类商品之首。一季度,食品类、家庭设备用品和维修服务类、医疗保健和个人服务类、居住类商品价格指数分别比去年同期上升2.7%、1.2%、1.0%和4.9%;衣着类、交通和通信类以及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商品价格指数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1.3%、1.2%和0.1%。烟酒及用品类价格指数持平。扬州各类价格指数在长江三角洲16个城市中的位次有前有后,但基本处于中游水平。
二、食品类价格变动对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的拉动力进一步减弱
从长三角16个城市食品类市场情况看,一季度食品类价格变动对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的拉动力与往年相比进一步减弱。从具体商品看,粮油价格走势相对平稳,没有出现价格大起大落现象;受甘蔗种植面积减少、炼糖燃料成本增加以及国际糖价走高等多重因素影响,食糖价格与上年同期相比大幅上涨;受生猪存栏数增加、居民消费结构发生变化以及禽流感阴影的影响,肉禽蛋价格持续低迷;前两月受连日阴雨和节日影响,鲜菜成交价格大幅上涨。3月,气温回暖,鲜菜市场上市品种和鲜菜供应量都略有增加,价格总体出现小幅回落。受市场供应有所减少影响,鲜果价格普遍上涨。苹果、梨等水果价格涨势比较明显。
三、工业消费品市场压力加大,价格持续低迷
一季度,正值元旦、春节、情人节、三八妇女节,长三角地区各大商场、超市为抢占市场,开展了一系列的打折、让利销售活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加重了工业消费品市场供过于求的压力,企业通过降低成本和价格等方法争夺市场,价格继续低位徘徊。大部分工业消费品如衣着、家庭设备用品、交通及通讯类等价格持续低迷。但黄金饰品受国际黄金涨价持续飚升的影响,价格上涨明显。
一季度,长三角16个城市主要工业消费品价格指数除烟酒及用品类价格持平外,衣着、家庭设备用品、交通及通讯、医疗保健个人用品、娱乐教育文化用品类价格与上年同期相比有升有降,但涨跌幅均不大。其中衣着类、交通及通讯、娱乐教育文化用品类分别下降1.3%、1.2%和0.1%。家庭设备用品、医疗保健个人用品分别上涨1.2%、1.0%。扬州烟酒及用品类价格指数为101.0%,位居第4位;衣着类96.4%,位居第13位;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100.8%,位居第10位;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99.9%,位居第12位;交通和通讯类100.3%,位居第4位;娱乐教育文化用品类100.7%,位居第4位。
四、成品油价格水平适当调整
成品油价格今年出现首次上调。近年来由于能源需求持续增长和资源严重短缺,加上国际原油市场价格与世界地缘政治因素变化关系密切的影响,成品油市场供求矛盾突出,价格保持升势。为缓解国际油价上涨带来的影响,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调整成品油价格的通知精神,3月26日零点全国汽柴油价格开始上调。平均上涨5%左右。汽柴油价格调整对长三角地区客运、出租车等相关行业带来了较大的影响,也将推动今后一段时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上涨。
五、居住、服务类价格翘尾巴影响直接推动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扬
一季度,长三角地区除春运期间根据有关规定,火车票、长途汽车票票价全面上浮20%以及部分旅游景点门票价格作适当调整外,政府未出台政策性提价项目。但由于受2005年部分公用事业如自来水、出租车、医疗收费价格调整的翘尾巴影响,居住类价格指数继续上行,给价格总水平上涨带来压力。今后一段时间如出台新的政策性调价项目,形成新的翘尾巴因素和新涨价因素,必将成为拉动长三角地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的主要因素。
从具体数据看,长三角16个城市中居住类价格指数涨幅相对较高的城市分别为南通(8.6%)、镇江(7.8%)、舟山(7.2%)、台州(7.1%)、嘉兴(5.5%)、湖州(5.1%),扬州、绍兴、苏州、杭州、常州、泰州、南京、宁波、无锡和上海市居住类价格指数也呈温和上涨态势,分别比去年同期上涨4.9%、4.7%、4.5%、4.5%、4.3%、3.2%、3.2%、2.9%、2.6%和1.9%。扬州居住类价格指数在16市中位居第7位。
一季度长三角地区市场物价是在去年高位上的低幅温和上涨。尽管当前物价总水平处于合理区间运行,但部分能源供应紧张、公共行业价格矛盾日益突出以及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都不同程度引起市场价格变化。分析今年的价格走势,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潜在压力还不容忽视。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变动的各种因素互相交织,将左右着长三角地区市场价格整体的运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