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近日,上海市科普教育基地联合会经第三届理事会第七次大会通过了“科普先进集体”和"优秀科普工作者"表彰名单,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环境教育中心荣获“2009年度科普先进集体”。
作为国家林业局所授予的首批51个国家示范自然保护区之一,东滩自然保护区充分利用所蕴含的丰富的自然资源、保护区的各项软硬件资源及人力资源,积极开展科普教育活动,其国际重要湿地的影响力在上海地区乃至国内同行业已形成较大影响。
从2008年4月东滩鸟类保护区成为上海市科普教育基地联合会成员之一,保护区管理处领导重视与科普教育相关的各类硬件及软件建设,建立和完善科普教育基础设施,积极开发室内及室外科普教育资源。保护区于2008年正式在北八��管护站挂牌建立环境教育中心,作为开展科普教育的室内基地,目前环境教育中心拥有科普展厅、实验室,还建有2个会议室,配有投影仪、音响等多媒体设备,每次可容纳70人进行科普培训活动。该中心还配有标准床位25张,可为系统性的科普培训提供便利。除室内科普教育设施建设外,基地还在保护区不同景观地带拥有大面积的野外教育场地。
在管理处领导的带领和指导下,保护区环境教育工作人员结合保护区实际,不断摸索中形成良好的科普活动模式与教育方法。在科普教育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的基础上,保护区面向大中小学生、企业及普通民众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室内室外科普教育活动,具有知识丰富、互动多、实践性强的多样化特点,如在室内利用多媒体进行学习,了解东滩湿地的形成、科研保护等工作;到保护区的四个野外管护站内的教育点实地参观,了解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的地貌,野外观鸟识鸟、采集植物、底栖动物标本,参观科研环志工作,参与鸟类环志,放飞心愿等;主动出击,制作保护区宣传册、展板等,开展送科普进校园、进社区的科普宣教活动;在保护区官方网站www.dongtan.cn上开辟环境教育专栏,利用网络平台更大范围内开展科普宣教活动等。
除了发挥内部资源外,保护区还利用国际重要湿地影响力吸引外部优质资源,组织开展科普及环境教育活动。2008年,在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与“牵手上海”志愿者服务组织(HOS)的支持下,崇明东滩保护区开展了长江中下游首个湿地保护区“志愿者之家”建设。项目实施以来,保护区共招募来自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的学生志愿者、个人志愿者13批次82人参与了员工培训、社区调研、游客讲解、科研与监测、反偷猎行动、网站及宣教材料的设计等各项管理工作,汇丰、Intel、摩根士丹利、3M等多家知名跨国企业纷纷将崇明东滩作为企业社会责任感教育基地,让职工参与到保护区志愿者工作中。这类以志愿者参与保护区管理的宣教模式在社会上取得良好的效果与评价,成功经验也将在整个长江中下游湿地保护网络中进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