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是新城发展动力之本--对话嘉定区、松江区领导
记者:许多新城在建设初期,与老城完全隔开,与产业布局不配套,导致新城发展初期人气冷清,新城成了“空城”、“睡城”。如何避免这种现象出现?
金建忠:城市建设与产业布局分离,是新城建设中必须着力破解的难题。为避免这种现象出现,嘉定新城在规划之初就着重提出让“产城融合”的规划先行,以产业发展推动城市面貌变化,以城市建设构筑产业发展平台。
“创新、创业之地”是嘉定新城的定位。一方面,通过梳理原有的制造业,使新城发展得以与老城相衔接;另一方面,通过布局,在新城为服务业的未来发展留出空间。在新城中心地带,通过梳理现有科研机构和科技园区资源,改造现有存量厂房,着力打造区域性创意产业中心。此外,中心区力求采取集聚开发的模式,形成产业导入效应,吸引总部经济和现代服务业企业入驻。新城主城区的现代服务业将与嘉定原有的特色产业相互支撑、相互促进。除主城区之外,吸引总部经济的南翔和以汽车产业为依托的安亭也将成为新城建设的“两翼”,从而促使新城开发更具持续发展力。
政府还在规划布局、梳理政策、人才引进和干部考核等方面,加强新城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的引导。此外,在新城建设中分阶段预留部分土地,为今后科学发展创造更大的空间。
孙建平:产业是新城发展的动力之本。在提升新城产业方面,松江新城建设已确立“一城三片”的产业战略,即松江新城和其东北片的现代工业和房地产、西北片的旅游业和微电子业、南片的现代农业和环保型工业。目前,松江新城还在扩容建设中,未来,一方面将向北部拓展,与佘山旅游度假区相连;另一方面,还将向南部扩展,把车墩等影视文化创意产业园纳入新城。利用地理优势,对接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和沪杭客运专线,规划建设一个1平方公里的国际商务区。同时,借助“大学城”的优势,通过产学研互动,让新城不至于成为“人才走廊”,而是成为人才愿意留下的创业地、工作地。
记者:许多市郊新城建设面临的另一个突出问题是:新城建设很漂亮,可生活配套设施没有跟上。如何使得新城真正成为让居民近悦远来的安居之所?
金建忠:为了让农民享受新城建设的成果,嘉定新城的农民实现了就地或就近安置,首批1200多户农民率先享受新城建设成果。社会事业建设方面,2009年已启动瑞金医院嘉定分院、区妇幼保健院、图书馆、保利剧院等项目,交大附中嘉定分校也将在2011年启用。此外,在新城内正在开发建设的住宅项目里,也均保留出一定比例白领公寓,吸引青年群体来嘉定新城置业、创业。嘉定新城还加强了旅游、文化教育等产业建设,目前已成为大陆第一个建设无线城市的城区。
孙建平:目前,松江众多重大项目正在抓紧实施之中,仓城和府城等老城文化风貌区改造、佘山国际旅游度假区、广富林文化遗址、辰山植物园、天马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以及欢乐谷二期……松江除已建的3家五星级酒店之外,还有六七家五星级酒店已进入规划和即将开工阶段,一个250亩规模的集体检、康复、保健等功能为一体的康体休闲区也将呈现在松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