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航三年转型振翅高飞 品牌价值跨越式提升
“什么才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航“掌门人”刘绍勇用一个晚上一口气读完了这本《最高职责》——哈德逊河上成功迫降飞机的英雄机长的自传,并把它推荐给公司每一位飞行员和管理者。
在过去3年里,这里的每一员,其实都经历着对各自职责的严峻考验。一度面临重重危机的东航,“活过来、站起来”,并且开始振翅高飞。今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672.7亿元,同比增长12.1%,盈利62.3亿元,创出历史同期最好水平;安全飞行时间95.8万小时,同比上升9.4%。这家我国骨干航空运输集团,实现了从过去的接受输血向自身造血的重大转变。
东航时间:把手表拨快十分钟
3年前的东航,也许是刘绍勇驾驶过的“最沉重的飞机”。2008年12月12日他从广州赶往上海之前,公司已面临抉择,是拆解后“死而后生”,还是通过调整、注资“起死回生”?最终,命运锁定了后者。当天,原为南航集团总经理的刘绍勇被任命为东方航空集团公司总经理;原中航集团副总经理马须伦被任命为东航集团党组副书记、东航股份公司总经理。
新的领导团队组建后,第一个“动作”是两件“小事”:一是所有管理人员将手表拨快10分钟,调到“东航时间”;第二件事,东航领导国内出差带头不坐头等舱,为的是把最好的服务资源留给旅客。
大刀阔斧的改革,随即从内部开始。公司拿出103个中高层管理岗位进行公开竞聘,200多名管理人员通过竞聘走上新的岗位,竞聘比例高达67%。今年担任集团党组书记的马须伦说,“以业绩论英雄”的人事制度变革和“用人文化”,使管理人员的年龄和文化结构得到优化,激发了青年人才的工作热情。
“三年三跨”,转向内生式增长
在刘绍勇看来,当年的“起死回生”比“死而后生”更难,尤其在国际金融危机对航空业的夹击之下。2009年国家向东航注资70亿元人民币,东航股份公司又通过资本市场融资70亿元,使资产负债率明显下降。当年,公司实现大幅减亏。
“活过来”的东航,在2010年迅速恢复生机。圆满完成了涉及7万人、1700亿元运营资产的东航、上航重组,节约成本3.15亿元,减少重复投资6.8亿元。与此同时,世博保障成为东航的“扬名之战”,世博期间共投入近7亿元,收获了巨大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其中,增收40多亿元,直接贡献利润12亿余元。
进入2011年,东航继续强身健体、蓄势待发,仅用一年时间顺利加入天合联盟。东航的资产负债率由2008年的115%下降到2011年的80%;净资产由负110亿元变为正197亿元;利润由2008年亏损138亿元到2010年盈利58亿元。
下一程“飞行”,继续超越
2012年将是关键的“转型之年”。刘绍勇说,东航在打造世界一流企业的进程中,始终要保持冷静的头脑和昂扬的姿态。必须坚持航空运输主业优先、率先、领先策略,加快发展转型。
明年,东航的目标是使浦东、西安向成熟型枢纽发展,并加快建设昆明枢纽。新航季里,东航在浦东始发的航班每天达到188个班次,这意味着原有的“三进三出”航班波,提升为“四进四出”的枢纽航班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