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台词是郭明义原话 ――观众被“道德模范的光芒”一次次震撼
话剧中郭明义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感人事迹赢得在场观众阵阵掌声。
风雨交加、电闪雷鸣的夜晚,鞍钢齐大山铁矿七号公路面临滑坡、塌方的危险,刚献完血、已连续工作15个小时的郭明义出现在抢险现场,用真诚的话语说服了企图强行通过的司机,避免了一场路毁停产事故……12月14日晚,国家一级演员李跃民在上海宛平剧院的舞台上,以一句“这就是我的工作”,勾勒出了全国道德模范郭明义的光芒,也拉开了辽宁省人民艺术剧院话剧《郭明义》上海站首演的序幕。
这个身穿工人服,头戴安全帽的郭明义究竟有多大的能量?随着剧情的不断推进,场下的观众被一次次震撼,不少人还几次流泪:由于发现进口电动轮车焊接点有问题,担任英语翻译的郭明义胆大心细,与电动轮车的美国生产方代表据理力争,最终为鞍钢索得10万美元的损失赔偿;为白血病患者寻找配型,郭明义捐献造血干细胞,以自己的行为带动许多工友纷纷加入捐献行列;得知自己一直资助的贫困生小文悄悄辍学打工,郭明义耐心地劝说她重返校园,从小被父母遗弃的小文满含热泪叫了他一声“爸爸”;郭明义的同学企图贿赂他偷偷使用矿区的机械设备,被郭明义严词拒绝;三次把福利分房的机会让给工友,郭明义心怀愧疚不敢回家,最终得到妻女的原谅;为了给高危产妇捐献血小板,郭明义瞒着家人冲到医院,将听到新生儿的第一声啼哭视为最大的回报……
虽然化身艺术作品,但《郭明义》还是在最大程度上尊重事实。编剧黄伟英就曾反复感叹这个戏“不能编”:“我们选取的是郭明义工作生活中的片段,包括给工友让房子、捐献造血干细胞、资助贫困学生等等,这些都是真实故事。”为避免出现“高大全”而缺乏生活气息的描述,导演张玉春强调:“所有的剧情和台词都尽量贴近真实。只有我扮演郭明义同学的这个角色,是全剧为艺术考虑唯一虚构的一个角色,但事情都是真事。大部分台词也是郭明义的原话,从他的事迹记录中都可考证。尤其是那句‘爱咋咋地’,就是老郭的口头禅。”
贴近人物、感人至深,源于剧组主创人员严谨的艺术态度。据悉,该剧导演宋国锋、张玉春,编剧黄伟英、黑继文都先后到鞍钢齐大山铁矿体验生活,做了大量采访和素材收集。宋国锋说,“见到郭明义之前,我虽然敬仰这位‘雷锋传人’,但没有产生创作冲动。直到见到郭明义,走进他的精神世界之后,我抑制不住创作冲动,一心一意要把这个新时代‘雷锋传人’的故事搬上舞台。”
走过河北、河南、山西、山东、江苏等许多省市,《郭明义》昨晚在上海迎来了第100场演出。演出前,饰演郭明义的演员李跃民兴奋地对记者说:“郭明义也是我们的忠实观众,看演出的时候,他一直在流泪。其实,我也是沾了好人郭明义的光,正是因为他,我才能塑造这样一个动人的角色。能成为郭明义精神的传播者,我也怀抱感恩,心里很是踏实、快乐。”
在短短几个月内创造了100场演出的优秀成绩,离不开辽宁省人民艺术剧院70多位演职人员的辛苦工作。对此,李跃民表示:“剧组有人家里妻子生孩子,有人家里老人过世,却没有一个人为此回过家,也没有一个人抱怨过。在我们演出的过程中,是郭明义的精神一次次感染我们,是他的人生观价值观在支持我们。演他,并且学他,我们的内心和精神都得到了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