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第一批经济适用住房选房活动最近顺利结束。作为全市咨询户数最多的普陀区,累计接待咨询家庭1.5万余户,受理申请家庭4885户。记者从该区房管局获悉,工作人员在选房过程中探索“服务方式零距离”、“服务效率零延误”、“服务细节零盲区”,为选房家庭提供温馨服务。
宜川地区有户残疾人家庭,50出头的夫妇俩都是肢残人,出门很不方便。他们备齐了所有资料,等着工作人员上门办妥委托书公证等手续。针对选房家庭中有不少肢残人、聋哑人等情况,工作人员通过人性化操作手段巧妙化解选房难题。比如,在选房各环节准备多块“文字提示板”,通过书面文字引导聋哑家庭代表进行各项操作;正式选房时,由聋哑家庭代表将所要选择的房源序号写在事先为其准备的“书写板”上,经专职工作人员向全体在场人员展示,输入电脑后再由聋哑家庭代表在计算机上两次确认,确保了该特殊家庭的整个选房过程公开、公平、公正。
这种“零距离”服务方式,被普遍用于选房现场。选房大厅里,清晰地划分了信息发布、检录、等待、候选、预选、公证、主选、确认和接待咨询等功能区域,各区域均配有专人负责引导和接待;来自公积金中心、银行、开发单位的工作人员也同时进驻,现场提供咨询服务。
“服务效率零延误”,可以减少选房家庭的等候时间,提高工作效率。选房期间,所有工作人员7时不到就到达现场,进行精心准备。每选完30户家庭,工作人员便会第一时间将已选房源在现场信息发布区公布,每场选房活动结束后,还会将当场次已选房源信息及时在区房管局网站、街道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公布,便于尚未选房的家庭早作准备。“头号选房家庭”长风三村的老陈家,不到20分钟就走完检录、预选、选房、确认等所有程序,拿到了选房确认单。凭确认单,他选到了一套位于江桥地区的77平方米两居室房。
消除细节中的“盲区”,更有效保障选房过程公开公平。选房操作全部在电脑上公开进行,市住房保障中心进行全过程监管。普陀公证处每场次都会派出5名工作人员到现场进行公证,并出具公证书。此外,还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政风行风监督员等作为“第三方”代表,全程监督选房。市人大代表接正萍说,现场选房工作组织很规范、很透明。选房活动结束后,市区两级房局网站普陀区政府网站还会公示整个选房结果,进一步接受社会监督。
部分排序靠后的选房家庭想放弃选房,这样一年内将不能再次申请。针对这种情况,工作人员反复向他们宣传政策,客观、公正地提示要珍惜机会,引导每一户选房家庭理性地作出决策。家住长征地区的吴女士原本想要江桥、南翔地段的房源,但由于排序原因未能选上,听了工作人员分析利害关系后,她现场与家人商量权衡,最终接受了三林地区的房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