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区中心医院荣获上海全市医疗护理质量检查桂冠
在不久前举行的上海全市综合性医院医疗护理质量检查中,荣获唯一的第一名的不是那些人才济济、设施先进的市级大医院,而是地处沪西城乡结合部的普陀区中心医院。而且自2001年以来,该院在市卫生局同级同类医院医疗护理质量检查中也连续三年名列前茅。
在这家名不见经传的二级医院,还了解到这样一件事:一位患者近日在院按医嘱做心电图检查,心电图医生诊断为“未见异常”,然而当这位患者拿着心电图来到门诊医生面前时,却被门诊医生发现心电图存在明显异常,系心肌梗死的先兆,于是被紧急收治心内科监护室治疗。虽然患者事后并没有因此而投诉,但经该院的专家委员会审定,这是一起不应发生的漏诊事件,根据相关规定心电图医生被要求进行跟班学习,并在2年内不得晋升高级职称,而门诊医生受到了奖励。该院院长花根才告诉记者,正是这种经过三年努力在全院上下形成的质量意识,才使该院医疗质量在强手如林的全市医疗系统脱颖而出。
两张“处方”提高全院医疗质量
医疗质量是医院立足和发展的根本所在。可长期以来,对医疗质量的关注度仅仅停留在医院管理层这一层面上,对于每一个医院职工来说,似乎只要没有投诉便也没什么大碍,至于如何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就更缺乏应有的热情。
针对这一顽症,普陀区中心医院领导开出了两张处方:一是强化科室第一责任人责、权负责制,建立由院部领导层、院医疗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医务科、护理部、质管科以及科室第一责任人、质管员等在内的医疗护理质量管理的三级网络;二是改革奖金分配制度,取消原奖金仅与工作量挂钩的片面单纯模式,实施成本核算与质量并重的模式。同时提取50%的奖额,专设“质量奖”,每月经质管科考查后实施发放。为激励优质奉献,还特设了“质量加奖”,每半年待市、区卫生局质量检查公布结果后实施发放。
药到病除。该质控体系启动第一年是罚多奖少,第二年是奖多罚少,全院的医疗质量运作体系进入良性循环。据统计,在过去的三年中发放质量奖及质量加奖总计3127万元,因质量违规扣款16万元。
五个“百万”提升医务人员底气
夯实医务人员的基本功,掌握好看家本领是提高医疗质量的主要途径。针对二级综合性医院缺乏科研、缺乏人才、缺乏优势学科的特点,该院靠大联大,并积极跻身参与市六医院的联合体联盟,不仅消化汲取市六医院的特色学科的专业学术精华,而且还主动学习借鉴市六医院极富特色的行政管理理念,骨科、口腔科、消化科、神经内科等10余个科室部门还定期或不定期请张涤生、江泽湖等10多位国内外著名专家长期担任学科导师。同时,还特设五个100万元的专项基金,即职工教育基金、科研基金、青年专项培养基金、医疗风险基金和精神文明基金,以促进职工岗位不断进取,岗位成长。
据不完全统计,三年中该院共组织11项课题申报市科委科技成果鉴定,在此基础上,近三年每年度都获得市级各类科技奖和管理奖2项,并有2篇课题论文刊登在世界权威的SCI入选杂志上,有一项课题成果申报国家专利。
医疗护理质量的不断提高,不仅使该院逐渐成为市内一流的区域性中心,形成了急救中心、微创中心、心脏诊治中心等一批特色专科与诊疗中心医院,而且还承担上海中医药大学教学任务并首次成为硕士点,承接了7名硕士生的导师工作,医院的综合竞争力明显提高。据统计,目前该院日均急诊人次达到700余人次,急诊人数位居全市各级医院的第三位,急诊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接近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