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上海城市形象 景观体育蓬勃兴起
国外虽开展百余年但无明确概念,我们“学人之长”,在4年里创出新名堂―――
DTM房车赛世界名车马达的轰鸣,似乎还在陆家嘴上空回荡;F1摩托艇在黄浦江上的追逐,又将把浦江两岸变成最动人的舞台。万里之遥的环法自行车赛,100多位运动员矫健的身姿与峰峦叠嶂的阿尔卑斯山脉融为一体;数千里外的环青海湖自行车赛,壮丽的高原成为不畏艰险的中外健儿最美的背景……
景观体育,这个二三年前人们还非常陌生的新名词,随着一场场精彩赛事的上演,已渐渐成为上海人生活的一部分。
【梅龙镇花剑赛】“新概念”在上海诞生
“作为体育运动与自然风光、城市景观的融合,景观体育的实践在世界范围内已有100多年历史,比如著名的英国牛津、剑桥大学划艇对抗赛每年都会在泰晤士河上举行,又比如世界各国这些天都在关注的环法自行车大赛,今年已是第101届。不过,国外至今对这种体育组织形式没有明确的说法,‘景观体育’这个名词最先提出来并形成理论的,是我们上海!”21日晚,上海市体育局副局长邱伟昌在接受采访时如是说。
“上海对景观体育的探索也就4年左右,而最早的雏形,可从2001年在南京西路梅龙镇广场内举行的世界花剑系列赛说起。”上海市体育竞赛管理中心主任吴新民对景观体育在上海的发展可谓知根知底。“当时主要考虑体育如何走出体育场馆走向市场,景观体育是在无意识状态下萌芽。”
2001年世界花剑系列赛上海站开赛前,这项赛事已在北京、南京等城市举行过,但由于“曲高和寡”,到体育馆内看比赛的观众寥寥无几。上海方面觉得,如果走北京、南京的老模式,不但要贴钱,而且推广效果不好,必须想办法与市场结合。他们设想了南京路上或大商厦内举办地的构思得到了梅龙镇广场的积极回应,而这家商厦正好也具备了举办赛事的客观条件,双方很快达成协议。谁料想,比赛那几日,不但中央电视台、上海电视台现场直播,自行到商场看比赛的观众也是络绎不绝,引发轰动效应。把剑道搬进商场,首次尝试出奇地成功。
【网球赛沙排赛】“颠覆”出上海新形象
2002年11月,当男子网球大师杯决赛赛场被放进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的一个展馆内举行之前,谁也没想到网球赛可以不在网球场上进行;而当阿加西、休伊特等8位世界顶尖男子网球明星身着唐装在东方明珠电视塔前合影时,新上海的建设成就随着明星的笑容传向世界各地。
“市领导在大师杯赛结束后这样评价:体育已成为展示上海城市形象的一张‘名片’。而据有关方面统计,上海大师杯网球赛在欧美的报道数量甚至超过APEC会议。”邱伟昌告诉记者,“大师杯网球赛成功给我们的另一个启示是,中国人也可以搭建一个平台,请世界顶尖运动员来表演。在这个过程中,上海的城市形象将得到充分展示。”
2003年8月,华灯初上,南京东路步行街。熙熙攘攘的人们惊讶地发现,一片人造沙滩,4个身穿比基尼泳装的女球员,简单地用隔离挡板一拦,沙滩排球巡回赛就这样在南京路上开打了。这是比赛,还是娱乐?或者比赛、娱乐兼而有之?
“把沙滩排球巡回赛搬到南京路,也是我们的一次大胆尝试。”吴新民说:“给我们带来启发的是两件事。第一件,北京申奥的时候,国际排联主席阿科斯塔到北京访问,他对国家体育总局的有关人士说,‘如果你们能把奥运会沙滩排球比赛放在天安门广场举行,我就投北京一票。’第二件,法国举办世界沙排大赛,在巴黎塞纳河边建了一个人造沙滩,结果比赛日举城轰动,人们像过节一样涌过去观赏、玩乐。”
“沙滩排球原来的理念是阳光、沙滩、海水。我们把比赛移植到南京路上,还安排在夜晚,效果却非常好。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次‘颠覆’不但凸显了体育与休闲、文化、娱乐的结合,而且真正开始尝试把体育与城市标志性景观、建筑相结合。也是在这次沙排结束后的新闻发布会上,‘景观体育’的概念第一次被提出来。”
【金茂跳伞表演】景观体育天下知中华第一高楼金茂大厦曾经遇到过这样的“苦恼”:一些国际高楼跳伞爱好者偷偷来到金茂楼顶,纵身一跃,并把跳伞过程用摄像机记录下来。这些“胆大妄为”的冒险者事后自然被请进了警察局,但也让金茂大厦有关人士灵机一动:既然他们喜欢高楼跳伞,何不组织公开表演,省得这些人老是偷偷摸摸地跳。
2003年10月5日,被誉为“中华第一跳”的金茂大厦高楼跳伞表演成为那个“黄金周”里上海最引人注目的焦点。中央电视台、上海电视台等现场直播跳伞过程,境外多家媒体也早早抢占最佳位置,数以万计的市民游客则云集金茂楼下,翘首期盼。
当朵朵伞花在申城的蓝天白云间划过美妙的弧线从天而降时,人们记住了精彩刺激的一个个瞬间,记住了中华第一高楼的巍峨雄伟,记住了浦江两岸过去与现在经典建筑的交汇,也记住了“景观体育”这个新鲜而迷人的名词。
“景观体育,是上海对体育内涵新的感悟与发掘。过去讲体育的两个功能,一是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二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现在,我们可以加上第三条,展示城市建设风貌展现市民精神面貌。”邱伟昌深有感触地说。
也是从“中华第一跳”开始,景观体育在上海的发展,从过去的无意识走上了有意识的道路,体育市场化之路结出了景观体育这朵“奇葩”。
【“丰收年”看长远】品牌要能叫得响今年可说是上海景观体育的“丰收年”:DTM房车赛刚刚硝烟散尽,F1摩托艇上海站就已紧锣密鼓,10月的第二届金茂高楼跳伞将再度吸引人们的眼球,11月的上海马拉松赛也将全新包装。而最令人期待的世界女子壁球精英赛今秋将在陆家嘴通过一座全透明壁球馆让人们尽情观赏。这项赛事曾和世界上许多著名景观联袂出演:开罗金字塔、巴黎埃菲尔铁塔、香港维多利亚港。届时,夜幕下的黄浦江畔,一座通体透明的壁球馆像魔法水晶球般展现在世人面前。里面是世界顶尖球手的倾情比赛,外面是风光旖旎的夜上海,体育与城市融合成最生动的风景。
“我们不仅要安排好今年的景观体育赛事,还要及早考虑明年后年的计划。”谈起景观体育的发展前景,邱伟昌表示:“上海要做自己的品牌,要有长远的规划。我们的景观体育才刚刚起步,因此更要有远见,不宜一哄而上、到处开花。世界各种体育组织都对上海情有独钟,我们要选择符合上海文化底蕴和传统体育特色的项目,经过筛选甄别,全力办好几个,办成老百姓的固定节日。这样,市民们才会理解支持、乐在其中,景观体育对上海城市形象的推广作用也才能得到最好的体现。”
“过个十年、二十年,上海有了自己叫得响的景观体育品牌,回头再看看这一两年的经历,就会知道曾经多么艰难、但又多么重要!”刚完成DTM房车赛组织工作的吴新民感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