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本市围绕记录、使用、惩戒三个环节的社会信用制度已初显雏形。7月21日,市人大常委会举行主任扩大会议,听取了市信息化委员会汇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龚学平出席会议。
据悉,截至今年6月底,个人信用联合征信系统成员由开通时的16个扩充到44个,入库人数由去年6月底的314.6万增至462万,累计出具个人信用报告数由去年6月底的86万份增至202万余份,日查询量5500份左右,在消费信贷审查、公共事业欠费追收、移动用户营销及信用风险动态管理、投保人信用审核、保险及会计的社会性监管等多个社会经济运行环节得到广泛应用。企业联合征信系统采集了全市59万户企业的基本信用信息,基本实现全覆盖。部分资信评估机构开展竞标企业资信评级业务,今年上半年参加竞标的企业中申请资信评级的达到50户,预计全年可超过100户。
推动诚信,各部门相继推出了许多新举措。市财税局对企业纳税信用等级评定实行动态管理,企业信用等级有上有下;上海海关公布了信用红名单和黑名单,并分别配套8条便利措施和6条严格监管措施;上海保监局将全市4万多名保险代理人信息纳入个人信用联合征信系统,利用信用产品防范骗保。
会议还听取了关于对2003年度述职评议对象整改情况的综合报告。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慕尧、包信宝、刘伦贤、厉无畏、朱晓明、陈豪、胡炜等出席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