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衡山路上的梧桐浓荫是上海人的骄傲。6月2日,又一个让人心动的消息从绿化部门传来:衡山路上的大树已80高龄,即将进入上海古树名木后续资源;衡山路可望添一个新美称――上海“古树名木第一街”。
上海现有树龄100年以上的古树名木1451株,树龄80至100年的古树名木后续资源约600余株,绝大部分在郊区,市区的古树名木几乎全部生长在公园、别墅、工厂、学校等封闭环境内。衡山路大树进入后续名录,提出了一个现实课题:大街上的古树名木如何保护?
都是爷爷辈栽下的
“衡山路上的梧桐树都是爷爷辈栽下的,算起来已80高龄了。”市绿化管理局古树名木办公室“老法师”金嗣营清楚地记得,40年前他拜师入门时,当时58岁的董顺师傅对他说:“我17岁参加衡山路植树,那时还没有衡山路,是先有树再有的路。”以后董顺一直负责修剪衡山路梧桐树,金嗣营记得师傅说过,“为修树,一年要穿掉两双布鞋。”10多年前,市绿化部门用生长锥精确测定了衡山路行道树树龄,当时的结论是67至68岁。衡山路大树的种植在徐汇地名志上也有相关记载。
不少大树“截过肢”
衡山路是上海最著名的景观道路之一,路边梧桐保护得非常好。然而用古树名木的保护标准来看,衡山路大树生长环境肯定无法与生活在公园、庭院里的“兄长们”相比。记者在那里看到不少大树动过“截肢手术”,“伤口”用水泥封着,有好几棵大树只剩下孤零零的树干倾斜着向上伸展。为了营造衡山路夜景,一些大树上都有电线缠绕,装有夜灯。
“最影响大树生长的是彩色人行道,”一位业内行家告诉记者,“路板下可能用水泥严严实实封着,大树‘透气’就受影响。”对衡山路大树的生长环境,这位人士用“天罗地网”来形容:上有电线,下有管道。怕影响道路交通,一些树枝还被迫做了修剪。
记者在衡山路吴兴路、宛平路口看到两棵新种植的梧桐树,显然是因老树受损而补种的新树。
路边古树如何保护
按照大多数植物的生长规律,50岁以前是生长旺盛期,50岁以后进入缓慢生长期,而梧桐树年过80岁,可能会进入“向心生长期”,即树木向内生长,开始萎缩。此时,大树的保护要求就非常高。
据悉,本市将在今年开展古树后续资源的普查、申报工作,目前普查工作还没有涉及到行道树,已“达标”的衡山路梧桐树并没有列入。上海还有不少历史久远的马路如复兴路、余庆路、思南路、天平路、岳阳路等等,都有与衡山路梧桐同龄的大树,它们也都已进入了古树名木保护部门的视线。
本市对古树名木、古树后续资源有一整套保护措施,比如建立相应的保护区等。但人行道上的古树,不大可能采用法规规定的保护措施,尽快研究出台大街上古树名木及其后续资源的保护办法已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