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府新闻办公室29日发布的福建省2003年环境质量状况显示,福建省生态环境质量全国第一。这是省政府首次就环境质量召开新闻发布会并同时在网上发布,公众可检索、查询。
据省环保局负责人介绍:去年福建省环境质量状况总体良好,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稳步推进。但福建全省环境形势仍不容乐观,生态破坏趋势尚未得到根本遏制,部分城市及局部流域的环境质量较上年有所下降。
关于水环境质量:2003年,福建全省12条主要水系水质状况良好,省控断面达到和优于三类标准的水质占87.5%,明显优于全国7大水系和周边省份的河流水质。其中,闽江、九龙江流域达到和优于三类标准的水质分别为85.5%和88.9%。漳江、霍童溪水质最好,龙江水质最差;饮用水源地水质良好,9个设区市城市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85.5%,比上年提高8.7%。但与上年相比,12条主要水系省控断面达到和优于三类水质的比例下降3.1个百分点。城市内河水质污染较普遍,水域功能达标率仅为38.7%,除泉州水质外,其余城市内河水质均未达到环境功能要求。
关于大气质量:福建全省23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和优于二级占82.6%,高于全国41.7%的平均水平,其中厦门、福州市在全国47个环保重点城市排位中分别位于第7、8位。晋江市空气质量有所改善,三明、南平、漳州市有所下降,三明市大气质量最差。福建全省23个监测点出现酸雨的城市为21个,酸度较上年有所增强,建阳、晋江和厦门酸雨污染较为严重。
关于声环境:9个设区市城市道路交通噪声平均等效A声级平均值为69.4分贝,其中厦门、福州、龙岩、南平和三明符合国家推荐的控制指标。城市环境噪声以社会生活噪声为主,福建全省噪声污染投诉达13436件,占环保投诉总数的51.3%,居各类投诉之首,中高考备考期间投诉增加。
关于辐射环境:福建全省辐射环境总体良好,主要河流控制断面和饮用水源地水质总放射性保持在天然本底水平。部分移动通信基站和高压输变电设施电磁辐射水平存在超标现象。
关于生态环境:至2003年,福建全省共有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等各类特殊区域3485个,约占福建全省陆地国土面积的10.87%;福建全省有13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建设试点县,25个省级生态示范建设试点县或乡镇,面积达41643.91平方公里,占福建全省国土面积的34.3%。2003年国家环保总局首次采用生物丰度指数、植被覆盖指数、水网密度指数、土地退化指数和污染负荷指数等5项评价指标,对全国各地生态环境进行评价,福建省生态环境质量优的区域占85.37%,居全国第一。但福建省生态环境仍较脆弱,森林结构不合理,矿山开发和工程建设造成的“青山挂白”和水土流失现象仍较明显,畜禽养殖业污染比较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