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暑期将至,目标锁定教师、学生客源的暑假旅游市场如期启动。然而,记者在昨日采访中了解到,在我省各大旅行社琳琅满目的暑期游菜单中,充其量只是常规线路的改版,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旅游产品却不多见。
传统旅游冠名“暑期”
暑期旅游市场是与三大黄金周“齐名”的旅游旺季,在昨日的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福州许多旅行社都开始了筹备工作。记者注意到,几乎所有旅行社推出的线路往往只是简单的改旗易帜,将传统的观光旅游线路重新包装,冠以“暑期”、“暑假”之名后重新出炉,便大功告成。
旅游中介缺乏经验
什么是教育旅游?有关旅游专家指出,教育旅游的内涵非常丰富,除了传统概念上的教师学生寒暑假期间修养旅游外,国内国际的教育交流访问、教师科研游、学生修学旅游、大学学府游、学科教学、科普教育游等也是题中应有之义。然而,无论是旅行社还是中介机构,在组织教育旅游活动上都没有多少经验。
市场试验屡屡夭折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我省曾有几个旅行社看好教育旅游市场,也曾试图组织学生到新加坡修学等尝试,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尝试无一例外“夭折”。资深人士分析,福建教育旅游市场难成气候由多方因素造成:其一,旅游界与教育系统缺少沟通,丰富的资源难以产生旅游效益;其二,兼通旅游和教育的复合型人才匮乏;其三,教育部门将所辖院校的师生旅游“包”给本部门投资设立的旅行社,造成垄断。
(记者 帅斌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