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更多的普通大众坐得起飞机”
花较少的钱坐一次飞机也许不久在中国将成为事实,我国旅行社第一家低成本航空公司———“春秋航空公司”在上海获准筹建。上海春秋国际旅行社董事长王正华在此间宣布,他们申办低成本航空公司的筹建申请日前已经得到民航总局的正式批准,这标志着中国第一架“廉价航班”明年将冲上蓝天。
一
将喜悦心情全写在脸上的王正华表示,之所以选择6月8日作为上海春秋航空公司的诞生日,是因为1971年6月8日,世界上第一家低成本航空公司———美国西南航空公司开始了她的处女航。他指出:上海春秋旅行社这次涉足航空领域的大行动前后酝酿和策划了将近7年,绝非是突发奇想。早在1994年,上海春秋成为国内旅游全国第一名之后,潜心研究企业发展的下一个制高点。经过数年的反复酝酿,逐步将未来的发展战略重点集中到民用航空上。特别是鉴于国内观光旅游和中低收入的商务客快速增长,国家民航政策的逐步放开,国外低成本航空公司的屡获成功经验等,公司决策层一致认为在中国筹建低成本航空公司的条件已基本成熟,于是他们斥资8000万元,向民航总局报批民营的“春秋航空公司”,拟以上海虹桥机场为基地,以融资购买、湿租和干租三管齐下,争取在一年内让第一架尾翼上喷有春秋航空标识的飞机冲向蓝天,开始执行从上海到某热门旅游城市的首航仪式。
专家指出,低成本航空公司几乎有共同的“体征”:采用单一的波音或空客短途机型,以降低维护成本;航班不设头等或公务舱位,经济舱的座位排列密度高,以提高单位载客量;紧凑的中转时间和航班,以提高飞机的空中使用率;机上减少非必要服务,不提供餐食等,将空乘人员降到最低;使用非枢纽机场,以降低机场使用费等。也正因为此,低成本航空公司能用超低的机票价格来迎合低价航空客运市场的极大需求,从各国的经验来看,廉价航班的票价仅为传统航空公司航班票价的一半,这就是说,用坐火车、汽车的钱来乘回飞机不再是梦想。
因此,有议论说春秋这次在航空运输业架设了一台“价格绞肉机”,它的“吱吱”作响,意味着在航空客运领域的利润空间将进一步被“绞”干,一些原属于垄断领域内的垄断利润将被打破,也意味着一场新的价格竞争不久将全面展开,受益最大的则是乘客。一份来自专家的研究报告显示,1978年-1996年,全美平均机票价格下降32.2%,因此有人感叹说,在现代社会几乎所有的商品都是涨价的,惟独机票是下降的。但是,研究也显示,在没有新航空公司加入的航线中仅下降14.7%,但若有美西南航空加入竞争的航线,机票下降了54.3%。
事实上,在现代社会中,新进企业制造“价格低谷”来竞夺市场份额,往往大获全胜。例如在国外,像“沃尔玛”以仓储式经营手段杀入传统的百货公司领域,造成美国“K-Mart”,加拿大的百年老店伊顿百货公司等黯然倒闭,每逢周末,大量客流涌入“沃尔玛”时,一向自恃高贵的竞争对手也不得不张贴出“大减价”来招徕顾客。同样在国内,当大卖场式的电器连锁经营店的永乐家电、国美电器、苏宁电器等出现在居民区的周围,人们第一次感到彩电、冰箱、空调的价格是如此愈来愈贴近普通百姓的生活;同样,在旅游领域,当经济型饭店的“锦江之星”、“如家”、“莫泰168”、“宜必斯”等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在城市生活中,人们感到旅游出行不再那么昂贵……
二
对低成本航空公司的春秋航空开业可能引发的机票价格竞争,国家主管部门表示了欢迎态度。国家民航总局局长杨元元今年4月28日在“上海国际航空论坛”上表示,“民航要进一步大众化,让更低收入水平的人也能享受现代交通工具。”中国东方航空公司党委宣传部张明也表示乐观其成,他说有竞争会使市场发育得更好。5月26日,国家民航总局做出批示:“同意,批复可以开始筹建航空公司。”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国家民航总局鼓励国内外企业投资中国民航事业,尤其是投资中国的货运和客运支航空的发展。这是国家民航总局进一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加快民航企业改革的具体措施,同时也是加快中国民航和旅游行业联合推进企业改革,加速经济发展的需要。
据专家统计,我国每张机票价格约占人均年收入的10%至15%,而美国一张机票的平均价格仅占其人均收入的0.5%。因此,中国社会的发展,也声声呼唤着经济型的航空公司提供大众化价格的机票早日诞生。
如果说中国低成本航空公司的诞生是一种不可逆的历史潮流,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市场张力,有战略眼光的企业家无不心动,关键是在这场竞赛中谁拔头筹?日前,由广东民营企业投资筹建的“鹰联航空公司”向民航总局递交申请,有意经营西部地区的支线航空业务;也有消息说目前中国规模最大的旅游企业集团上海锦江集团也就组建低成本航空公司展开了市场调研。这场竞跑终于由上海春秋旅行社最先获得了国家的特许而夺魁,新筹建的上海春秋航空也成为中国旅行社经营低成本航空公司的第一家,将被载入中国的航空史册和中国旅游发展史。
但是,上海春秋航空面临的挑战也是空前的。
目前以上海为基地的分别是拥有100多架飞机的中国东方航空公司和拥有33架飞机的上海航空公司,这两家上市的航空公司目前流通市值分别为72亿元和14亿元,注册资本才8000万元、拥有数架飞机的上海春秋航空与之相比,实在是一个“小不点”。但春秋手中掌握着航空公司消费的终端———客源。据资料统计,2003年上海春秋接待的游客达到160万人次,而目前中国经常坐飞机的乘客只有8千万左右。若扣去一些不可比因素,春秋先开航一些旅游热点城市之间的航线,从“为我服务”开始,逐步向外扩张,赢面是很大的。
也有人担心中国的“廉价航班”能飞多远,新组建的航空公司将受制于许多客观条件的限制,诸如其核心团队和主要骨干都将来自传统航空公司,而传统航空公司的高成本、依赖销售网络、人浮于事等等传统弊端很可能被带到新的低成本航空公司去,也许成为“迟早要发作的隐患”。针对这一点,春秋老总颇有信心地表示,他们将采用现代管理手段,向管理要效率,向成本要利润,春秋航空将采取“两高、两低、两单”方针,“两高”即是保持85%以上的高客座率(传统航空公司为70%)和11到12个小时的高飞行日利用率(传统为9小时);“两低”为低销售费用和低管理费用。春秋航空将利用现有的销售系统销售70%,另外的30%通过电子机票和呼叫中心销售,将传统航空公司的占总成本支出的8%左右的销售费用降低到2-3%,并将传统航空公司的人机比100:1控制在60:1,减少40%的人员费用,把管理成本控制在2%左右;“两单”即单一机型和单级舱位,即春秋航空的飞机机型只有一种,波音737或空客320型,以减少航材备件,降低维护成本;机舱布局也只有单一的经济舱位,在同等座距中有利于增加飞机座位数量,增加单机运力。
王正华强调指出,低成本航空公司不等于低安全,从国外的经验来看,低成本航空公司飞行安全系数都是名列前茅的。因此,春秋航空公司将通过各种努力节约下来的成本的大部分让利于乘客,以实现“让更多的普通大众坐得起飞机”的经营宗旨;其余将主要投放在确保飞行安全性上,“我们在确保高安全度上将不惜一切代价……”他掷地有声地表示。
上海春秋国旅成立于1981年,从1994年起一直被国家旅游局排名为国内旅游全国第一,现在上海有50家全资连锁店,国内有31家全资分公司,每个分公司下又设有2到10个门市店,并在美、英、德等国有7家海外分公司,年收入约20亿元人民币。
三
一石掀起千层浪,春秋获准成立低成本航空公司,立即在业界引起强烈反响。8日下午新闻发布会一结束,记者采访了北京几家大型旅行社。
旅行社的态度非常谨慎。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资深人士说,要从利弊两方面看待春秋的这一举动。利的方面,旅行社涉足航空业,拓宽了经营思路,提高了综合竞争力。这一点非常明显。弊的方面,则要从三方面说起。首先,在经历了SARS之后,上海春秋是否仍具有经营航空市场的实力。毕竟,SARS对旅行社的冲击是巨大的,对于处于恢复振兴阶段的旅行社而言,这项可能一赚就是几十万、赔起来则可能一蹶不振的项目,上海春秋是否“吃”得下。其次,低成本航空公司其实就是包机。目前航空公司间的竞争已然惨烈,他们纷纷推出了分时点的降价措施,折扣也很低,作为后入行者,旅行社包机能否赚钱?而且,从民航总局的角度看,大量的飞机连维持运转都做不到为了盘活这部分资金,不得已打开大门。然而,开门的同时,往往最先想到的就是保护自己的权益。那么,航空权能有多大程度的放开,旅行社能否争取到热点航线这些都还无法确定。所以,北京的几家大型旅行社都在静观其变。
另据业内人士透露,十多年前由国旅总社、国航联合成立的、以包机为主的一家旅行社,在历经十多年的“等待”后,现正酝酿重启。看来,一场围绕低成本航空公司展开的旅行社大战即将点燃。
相关链接
低成本航空公司
低成本航空公司是当代航空运输业的新宠,其开山鼻祖是美国西南航空公司,其从上世纪70年代在美国西部经营那些为大型航空公司爱理不理的短程航运业务。就是这家当年曾被嗤之以鼻为“沿着地板缝在爬的蟑螂”的低成本航空公司,造就了连续30多年盈利的一枝独秀的傲人成就,而在同期内,世界民航市场饱受打击,全美较大的传统型航空公司,除了三家业已倒闭外,幸存的不是在破产保护令下苟延残喘,就是惨淡经营。也因此,美西南航空的低成本经营模式成了美国高等学府内商科的经典教案,同时也成了各国航空公司争相模仿对象,低成本航空公司在全球各地相继诞生:现在欧洲大地上有瑞安航空公司的廉价班机飞翔;大洋洲上空最近更是战云密布,今年5月26日,澳航(Qantas)迫不及待地宣布成立“喷射星(Jetstar)”航空公司,与维珍蓝天(Virgin Blue)争夺澳大利亚内陆的廉价航班服务市场;亚洲的低价航空市场更是热闹非凡:新加坡航空公司2003年底成立了飞虎航空公司,以香港为基地的国泰航空公司也表示正积极准备成立自己旗下的低价航空公司;马来西亚低成本航空公司———亚洲航空公司则干脆将目光投向中国市场,打算尽早开通飞往南部中国的航线。现在全球低成本航空公司有60多家,共有1200多架飞机,而且增长十分快速。(上海记者站 丁宁 夏林根 张静 本报记者 耿闻 赵垒)